11月8日,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第44期综合实践活动圆满闭营。为期五天的综合实践活动,拓展了同学们的视野、丰富了他们的知识,更培养了他们的自理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市第八中学、第十中学(第二批)初二年级的同学们在他们的家书中写下了很多感受、感想和感悟,孩子们用留恋的文字和丰富的情感描述了很多感人的故事,真挚地表达出他们经过5天实践、体验、探索、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孩子们参加综合实践活动的故事和心声。
写家书,是市综合实践基地每周四晚间活动安排给参训学生的一堂必修课。市第十中学的凌语彤同学在家书中写到:“在这里,我们有着极其严格的准军事化管理,但我们坚强、勇敢、团结,用自己的力量,努力去完成每一项任务;在这里,我们有着最简单的生活,但这样简单的生活通常会因为一个随意的动作,一句温馨的问候而充满欢声笑语”
秀出自信,展现自我。市第十中学的王微同学感叹道:“爸爸妈妈,你们不必为我担心,不必为我操劳,当我一点一点学会照料自己,才能深切地体会到你们的不易,早上起床后的手忙脚乱正逐渐变得井井有条,杂乱的房间也在一点点变得干净温暖,被子越叠越方,原本不懂世事的我们也越来越懂得感恩,新的生活画卷在我面前徐徐展开,在这里,我学会了分享,学会了担当,学会劳动,学会了敬畏。”
市综合实践基地开设有很多军事训练课程,其中电子射击、真人CS是同学们最喜欢的课程之一。市第十中学的杨昕婷同学在家书中写到:“真人CS教会我们如何团结一致,不做“缩头乌龟”,勇往直前,一致抗敌;攀岩教会我们如何巧用脑,攀到终点;创意搭建教会我们勤用脑、多思考、勤交流、善合作,教会我们学会珍惜他人的劳动果实,不随意嘲讽他人。”
学习书法,感悟中华传统文化。市第十中学的陈欣悦同学在家书中写到:“在市综合实践基地,我学习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书法,了解了中国的“文房四宝”和书法的用途,我在练书法时,手不自主的抖起来,我极力控制,认真书写,终于写好了十五个“永”字,“永”字并不难写,却花费了我三十分钟,让我懂得颜真卿、柳公权这些伟大书法家写出一幅好字的不易及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研学实践增强了同学们与社会和大自然交流的机会,让同学们在更广阔的天地磨砺成长。市第十中学的闵睿健同学在家书中写到:“周三去顺安铜草花基地研学,我了解了刘四姐的光荣事迹,走一段新四军走过的路,穿一套新四军穿过的衣服,吃一顿新四军吃过的饭,感受了新四军精神,传承铁军品质。还体验了大家一起用矿泉水瓶制作长江大桥和小竹筏,感受了废物利用、节能环保的益处。”
第一次离家,第一次没有父母的呵护,第一次自自己动手,,第一次进退两难,第一次开启全新世界……市第十中学的吴欣雨同学在家书中写到:“妈妈,我想您了,每天活动结束,拖着疲惫的身体躺在硬邦邦的木板床上,我都很想念家里我的那温暖的小床,怀念每次睡前您温暖的拥抱,怀念您那熟悉的饭菜,妈,我好想您。但我在想您的同时,也在享受着基地的集体生活,此次实践活动拓宽了我的视野,增进了我和同学之间的友好关系,使我的动手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也一定会努力做最好的自己并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军人。”
团结协作,增进理解。市第十中学的马逸凡同学在家书中写到:“在这里的生活,是我永生难忘的,它就像夜空中最璀璨的一颗星,我一抬头就可以找到它,在这次活动中,我收获到了不仅仅是一些生活经验,更是一次深刻的学习,我学到了很多,比如:与人相处、责任感、使命感。”
齐心协力,争创佳绩。市第八中学的张锦轩同学在家书中写到:“在这里,我和同学们友情更加深厚坚固,虽有少许摩擦,却都成功化解,我们团结合作,齐心协力,共同解决困难,我收获颇丰,虽然教官对待我们很严厉,却是为了我们好,一开始不习惯这里的生活环境,却到后来也发熟悉,遇事都积极面对。”
熔炼团队,超越自我。市第八中学的何思琪同学在家书中写到:“虽然在这里的生活没有家里的温馨,但我却学会了很多知识,接触到了一些平日里很少能够体验的生活。我们常常蹲姿训练,虽然很辛苦,但过程中我们相互帮扶,当一个人重心不稳时,四周的同学们都会来扶他。这让我感受到世界上最纯洁、真挚的情谊——友情。”
磨练意志,挖掘潜力。市第八中学的代安琪同学在家书中写到:“是的,我有过退缩,是的,我有过软弱,在某些特别困难的时刻,我真的迷茫了,不知所措了,前方的世界似乎黯淡无光,浓雾中的灯塔迟迟不肯照亮,但在这个过程中,我变得更坚强了,我深刻地感受到自己成长了不止一小步,而是飞跃性的一大步,做一个自强自立的女生,真好。”
留下离别的感动,印下青春的足迹。一封封饱含真情的家书,一幕幕感人的场景,一声声发自内心的感悟,展现出同学们积极进取、顽强拼搏、勇于实践,立志成才、追逐梦想的动人画卷。虽然五天的综合实践结束了,但坚持、坚守、坚韧、坚强的精气神犹在,让我们为同学们的进步喝彩,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喝彩,为青春的力量喝彩,在市综合实践基地这些阳光灿烂的所有时光,都会成为他们难以忘怀的记忆。
(纪博娟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