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中央“智力援藏”精神,履行实践育人、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1月24日至26日,铜陵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组织市五中近百名西藏班学生赴江苏省南京市开展“访人文金陵,寻红色足迹”汉藏文化交流研学实践教育活动。历时三天两夜的活动,同学们走进金陵古都南京,开阔眼界,锤炼能力,不仅充实了寒假生活,还可以领略祖国大好美景,追寻革命英雄事迹,传承红色精神,收获一个有意义的寒假。
进德修业,志道鼎新。1 月 24 日,研学之旅正式开启,第一程西藏班学子来到素有“兵器技术人才摇篮”美誉的南京理工大学。刚一下车,学子们就被钟灵毓秀的美景所吸引,在南理工学长的带领下,他们听着学长的讲解,走过历史渊源的二道门,穿梭于参天水杉林间,徜徉在校园小道上,仿若穿越时间的洪流,感受古韵与现代的气息。行走间,学子们还与学长进行了紧密的交流,学长不仅分享了自己学习、生活的经验,还热情地解答了同学们的疑惑,也为西藏学子们种下一颗自律向学的“种子”。
巍巍钟山上,看斗转星移。被誉为“中国现代天文学的摇篮”——紫金山天文台,是本次研学活动的第二站,西藏班学子们登上了紫金山天文台,在导游的讲解下,参观了明代的“简仪”、“浑仪”、“圭表”、清政府复刻的“地平经纬仪”等仪器,了解这些天文仪器的原理、历史与功用,理解我国天文学发展历程的艰辛,见证了一批批天文学先驱用他们的双手在这里翻开我国天文学发展的新篇章,也深刻认识到了“科技立国”“科教兴国”的重要性。
钟山有幸到中山,天下一峰天下攀。1月 25 日上午,西藏班学子们怀着崇高的敬意,追寻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足迹来到南京中山陵。中山陵的建筑庄严简朴,依山而建,气势恢宏。西藏班同学们沿着长长的台阶拾级而上,每一步都仿佛在与历史对话,一步步走近,学子们也逐渐深入了解孙中山先生的革命历程以及“三民主义”的深远影响。立于中山陵的高处,同学们不仅领略了中山陵的壮丽景色,更在心中种下了为祖国发展贡献力量的决心。
雨花台,英魂在,永缅怀。 1月 25 日下午,西藏班学子们来到雨花台烈士陵园,这里曾是无数革命先辈为国家和民族未来献身的地方,现今已成为我国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在烈士陵园中,学子们瞻仰了烈士纪念碑,并参观了雨花台烈士纪念馆。怀着崇敬的心情,西藏班学子们缓步来到烈士纪念碑前,为在革命中牺牲的烈士敬献花篮,肃立默哀,瞻仰缅怀,以最深切的敬意与怀念,向英灵致敬表达哀思,重温红色记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在这一刻,历史的回响在耳畔轰鸣,激励着他们立誓成为新时代的忠诚卫士,心系家国,矢志不渝。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下午的第二站,西藏班学子来到江南贡院——中国科举博物馆。瓦砾经书,窄巷曲折,步步深入博物馆在地下四层,由曲折坡道引入,进入博物馆犹如探宝,学子们顺着坡道狭长空间环绕而下,步步深入。一边是瓦砾堆积的立体庭院,一边是布满文字的经匣,既是探究,也预示科举一路艰辛。科举的设置,为国求贤,而如今的高考,亦是“一颗红心,两种准备”。通过参观江南贡院,西藏班学子们坚定了爱国报国的信念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的理想,以服务国家和人民为己任。
追红色足迹,抒内心豪情。恰逢新年之际,1月 25 日晚上,西藏班师生组织了一场精彩纷呈的联欢文艺晚会,登台的学生载歌载舞,展示着本民族的舞蹈与歌曲,晚会的最后,现场师生一齐歌唱,欢乐的气氛达到高潮。
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1月 26 日上午,西藏班学子们参观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大家在一张张历史照片、一本本文字记载、一件件历史实物前驻足思考。场馆中的点点滴滴,角角落落,都在诉说着南京城沦陷的全过程,曝露日军在南京的暴行,也见证了人性的光辉一面——人道主义援助。最后的最后,学子们来到“和平广场”,远处的和平雕塑以艺术的形式表达了中国人民痛恨战争与屠杀、追求和平和发展、期盼人类美好未来的心愿。参观过纪念馆的学子们更加懂得和平的珍贵,也将坚定不移地维护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为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公平正义、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而携手努力!
一座博物馆,半部六朝史。上午的第二站,西藏班学子们来到六朝博物馆,倾听历史的回声,感受无尽的风雅,六朝旧事随流水。在博物馆内,学子参观了“六朝帝都”,近距离观看了陶俑、墓志、建筑构件、石刻、书画等大量珍藏文物以及六朝建康城城墙和大型排水设施遗迹,置身六朝博物馆,仿佛穿越到了那个时代,那个有着璀璨夺目、动人心弦的历史和文化的年代,不禁心驰神往。
走进人文金陵,追寻红色记忆。此次研学实践教育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突出公益性、实践性和教育性,切切实实让西藏班学子们即使在家乡千里之外也感受到家的温暖以及“汉藏师生一家亲”的良好氛围,让学生们在饱览祖国大好河山的同时,接受红色教育,树爱国情怀,立报国之志,践效国之行。(供稿人:赵静)